起初看這本《科學家的第一堂課》的時候,

還以為這只是本單方面對於科學家工作的介紹手冊之類的書籍,

不過閱讀到中間部分到看完整本書之後,發現到這其實是本有關科學家全方面的指導手冊,

從開始進入研究這塊領域,到寫論文發表,以及專利權的問題,

都一一的加以描述,而且關於科學家研究的所有相關人士的工作職責都有詳細介紹,

而且對於各方面的不同的工作職責,也都以那方面很主觀的思考去表達介紹,

讓不是有做過此職務的讀者也能夠感同身受,而不是僅以單一的研究員身上去了解,

也能從技術人員、期刊編輯,甚至是企業界的角度去看同一件事,

這樣也讓讀者能夠有效的對科學家這個領域,進行全方面的了解與認識。
 


由於本書是以多角度去進行分析介紹,

所以在閱讀的時候,會發現蠻有趣的一點就是對於同樣一件事情上,會隨著描述的關係人員職務不同,

而會有不小的差異變化,所以在前一短篇中,以某一個主觀角度去解釋說明需要如何去處理某些事,

到了下一個短篇後,換成另一個不同的主觀角度去解釋說明相同的事情,只是差別在於處理的方法也會有稍微或是很大的不同。

這樣的處理方法,一方面是讓讀者了解身處不同的職務的人,在相同的事情上會有不同的處理方法,

而另一方面則是讓讀者在投身科學家這行業之前,先體會到雖然有時在事物的處理上會碰釘子,

像是論文寫作、投稿期刊之類的,可是在看到以期刊編輯的立場時,就會發現到其實他們也是有他們不得已的苦衷。

在這樣的編排方式之下,也可以讓人體會到沒有哪一件事情的認知是絕對的,而是在不同的立場或者是相對的立場之下,

會有不同或是相對的認知以及處理方法。
 


在書中談到博士學生在研究時會注意到的一些事情,已經可能會去遇到的問題時,雖然本身不是學科學類的學科,

不過卻有種其實不管是哪一種學科系所的研究生,甚至未必要博士的研究生,都可能會遇到書中所說的事情,

或許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的環境並不一樣,但是基本精神上或許是相同的也說不定。除此之外,這本書是談科學家的一切種種,

從博士研究生踏入科學研究領域,到離開學術界轉向企業界,或是將研究成果的發表及申請專利,以及成為一位成功的科學家,

諸如此類有關科學家行業的所有事務,都做的詳細的描述。也就是說這是介紹在這一個專業領域上的書籍,

雖然僅只是科學方面而已,不過在並不是專業學科的部份上,有些或許可以應用在其他的領域上,

就如同前面提到博士研究生的部份一樣,雖然並不是可以完全的代入,不過在許多精神及制度上,

或許是可以善加運用的,當然這樣的說法或許與實際上比起來是天差地遠,

不過讀完這本書之後,也確實讓我有這樣的感觸出現。
 


看完此書之後,讓我對科學家有進一步的認識,

記得小時候也曾經有過想成為科學家的志向(還是發明家之類的?),

雖然現在不知道是因為什麼原因而不再有想當科學家的念頭,

也許從前之所以會有想成為科學家的想法,是因為嚮往科學家投入心力去研究,

並發現一些新事物或是研發一些新產物吧?
 


書中有談到科學家不到需要仔細嚴謹,有時還需要一點運氣,

還提到最常被引用的例子就是弗萊明發現盤尼希林的「偶發事故」,運氣或許也是必要的,

不過書中又談到其實關鍵在於佛萊明注意到某些別人可能會忽略的地方,

而“機會屬於做好準備的人”這句諺語也就只那些研究工作上有所成就的人,

這也讓我想到以前曾經聽到的一句話:等待機會不如把握機會,把握機會不如創造機會。

或許佛萊明真的是因為偶然的運氣才發現盤尼希林的,但他的成功也就真的是因為他把握住了這個偶然的機會,

但如果說他其實不是偶然,而是故意讓窗戶打開的話,那就真的是創造機會了。

雖然書中在這段裡有提到運氣之類的,不過其實說到底,還是在談身為科學家必須要仔細,

除了在做實驗之外,對於某些沒有在預定計畫內的事件,有時也必須要仔細的去了解他的原因。
 


關於裡頭有談到科學家必須條理井然管理時間、與他人共事以及將資料做紀錄,

雖然這是科學家該有的能力或習慣,但其實就算不是科學家,這種能力或習慣也是能夠帶給其他行業或領域上,

有更傑出的成果。雖然科學家不是萬能,在成功的背後可能也隱含了多次的失敗,不過基本上以科學家的個人特質上,

有許多已經可以作為一般人理想上的楷模了,如前面所說的時間管理、與人相處、做事仔細這些方面,

或許也不是所有科學家都完全具備這些能力,不過我想一個成功的科學家在這方面上,應該也是多少擁有這些特質的吧。
 


科學家在經過一番的研究之後,將成果發表出來,有時可能會因為有商業的價值而申請專利,

不同國家對於申請專利的要求也未必相同,關於這一點,我覺得美國在這一方面的標準比多數國家來的公平,

大多數國家是以第一個申請專利的人獲得專利權,而美國則是以第一個發明的人獲得專利權,

關於這點就能夠顯示出對於發明者的保護。
 


不過關於專利的部份,雖然是為了保障發明者,保護他們的智慧財產權不會受到侵害,

但是就某個角度上來說,專利權這種東西對於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是有阻礙的。

話雖如此,如果沒有專利或智慧財產權的保護,而導致於東西發明出來,就有受到仿冒盜用的威脅,

或許也就沒有人願意再付出心力去發明或是發現一些新事物了吧。撇開企業界不談,

在學術界上關於專利或是智慧財產權的申請,不是反而會阻礙學術發展嗎?

雖然我現在也不是很確定我的想法是什麼,不過至少我當年曾經有這樣的認知。
 


除了企業界之外,雖然在學術界的科學家大多是為了研究,而不是因為致富,

不過也是要生存下去的,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專利或智慧財產權也是有必要的吧?

至於有關專利或智慧財產權對於社會發展的情況來看是好是壞,可能沒有一定的答案,

但對於所有的專利者而言,可以說是利大於弊,因為畢竟是為了他們所制定的條文。

而對社會的發展來說,假使沒有智慧財產權或專利權的話,好處是發明的事物取用較無限制,

在取用或仿冒的進行中,也許更容易發現缺點的所在,而產品在改良上不受限制,

使得產品可以成長的更完備,但在缺點上,很容易造成科學家和發明家不願意再發明或發現新的事物,

反而造成的社會的發展中斷。而以目前擁有智慧財產權或專利權的保護之下,

優點當然是保障發明者或專利權者,使他們更願意再發明新的事物,促使社會的發展與進步,

但缺點就是有了智慧財產權或專利權之後,就有可能會造成對於該產品的壟斷,

以致於社會上的發展進步變得緩慢。至於為何會有智慧財產權或專利這些保護條文,

最根本的還是因為錢吧,畢竟不管是企業界還是學術界,沒有錢都是無法繼續營運下去的,

所以說假使沒有錢這種問題,或許就比較不會去在乎仿冒或盜版之類的問題了。
 


從書中讓我了解到科學家是一種可以專注在研究自己想探索的職業,

因此能夠全新全力的去付出時間和精力,雖然就算不是科學家也有不少人依然朝著自己的夢想去努力發展,

不過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辨法去貫徹夢想,有的因為家庭因素、有的因為環境因素等等諸如此類的,

不過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沒有堅定的意志去貫徹夢想。

而科學家在成名之後或是得到較高的職位之後,雖然經費或許會有增加,

但是自身投入研究的時間就相對的減少了,與一般行業的人不同的是,

一般人會比較希望能夠升遷以獲取較高的待遇,而科學家未必會這樣覺得,因為如同上面所說的,

升遷之後雖然獲得較高的職務,可能是主管之類的工作,所以所負擔的責任也就越大,

除了必須要處理一些行政方面的工作,也要負責底下的研究員,因此原先所擁有的研究時間也會相對的減少。

或許就是因為科學家喜愛親自去做研究,所以對於主管之類的職務並非都會感興趣,

也因此不願意去接這個位子或是等到自己的研究告一段落之後才願意接手。
 


在從前的科學家只管發現、了解和發明,

或許可以說是追求所謂的真理吧?而現在大眾越來越了解到科學所帶給人們的影響,

所以現今的科學家也必須踏入大眾,所做的研究或許也沒以前還那麼自由。在書中提到了基因改造的馬鈴薯的例子,

讓我想到曾在國小高年級時,聽到吃完香腸再喝養樂多會致癌的傳言,據說好像是有做過研究調查的,

所以印象中在那之後很少有人會那樣混著吃,不過後來到了高中之後,就聽到其實那個研究是有錯誤的,

是因為當年賣香腸的路邊攤常常也都有賣養樂多,而以路邊攤的環境來說,因為時常有汽機車行走,

空氣品質自然不好,而導致致癌的機會提高。不過現在的研究也指出乳酸菌(養樂多成分)可將硝酸鹽(香腸有含的成分)還原成亞硝酸鹽,

進而形成亞硝胺,因此香腸與養樂多經常混合食用,可能會致癌,但可以靠同時攝取大量蔬果內之維生素C加以預防。

雖然會致癌的可能依然是事實,不過也不見得一定會致癌。
 


除了香腸加養樂多會致癌的例子之外,在來就是最常聽到的例子,也就是基地台會有輻射並且侵害人體的事情,

雖然起初這個消息不知道是從什麼地方傳出來的,之後雖然有研究證明基地台的輻射不大,不至於會影響人體,

可是宣導了幾年後,許多大眾還是對於基地台建在自己住家環境周邊有很大的反感,雖然基地台輻射對人體的影響,

比起電視、電腦、手機來說是小上很多,而之所以大眾對於基地台的反應比起電視、手機之類的大很多,

或許這和把核電廠和垃圾掩埋場建在自己家附近的感覺是差不多的吧?雖然都是會使用到,但都不是必須直接接觸到,

所以對於這些會間接使用到的東西而言,還是不要接觸的好。我想大概的原因應該就是這樣吧,

而所謂的輻射會影響人體只是個理由罷了,要不然在研究之後,(科學家)指出電視、電腦、手機之類的電器用品輻射量遠大於基地台輻射量時,

為什麼沒聽到大眾要求全面禁止這些電器用品,我想或許有部分的大眾也是知道其實電器用品多少多事會有輻射的,

只是禁止的話對於生活的影響遠大於繼續使用罷了。從上面的例子來看,科學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所以就如同書中所講的,

現今的科學家有時必須要三思後才能發表一些議題。
 


關於科學家的家人方面,如果夫妻一方只有一個是科學家,另一位則不是科學家,

那麼或許科學家的工作會帶給家人不小的困擾吧?若兩個都是科學家,單研究的事物或單位不同,

有可能也不會比只有單方面是科學家的家庭還要好一點,若是夫妻兩個都是單在同一研究室並且研究相同東西的話,

我想那應該就會好很多了,只不過對於孩子們而言,不管是那種情況,遭到忽略的可能性還是差不多的。

不過想到這一點,就會想到居禮夫婦一家人都是科學家的情形,這也有可能是因為環境方面所促成的情況吧。
 


談到科學家,雖然可以專注於自己想要去研究的事物上,並且能夠全心全力的投注心力,

我想在這一方面對於不少人來說都是值得嚮往的,不過在全心全力的研究時,有時也必須捨棄掉部分的東西,

就像是家人或是家庭之類的因素,雖然說有所得就會有所失,這符合等價交換的原則,不過就我個人而言,

或許比起為了追尋夢想而不斷研究,或許我會選擇家人親情這方面吧,因此之所以沒有以當科學家或是以研究為人生目標,

或許是因為在不知不覺之中,發現到科學家這條路程雖然是不錯,不過追求目標的路程中,

反而會失去對於自己而言最重要的東西吧。
 


說到科學家和圖書館館員有什麼關係的話,我想可能就是工作的目的主要不是在營利吧?

不是說圖書館館員和科學家工作不是為了賺錢,因為賺錢求生存是必要的,應該說是所做的職業本身並不是以賺錢為目的。

圖書館本身存在的原因是為了服務讀者,不論是服務一般大眾還是學校師生,或者是特定的專業人員,

所以說圖書館是個服務機構而會營利機構,而如果將科學家限定為學術上,而不包含企業上的話,

這種所謂狹義上的科學家也不是為了營利而做研究,而科學家研究的目的僅此是為了發明與發現,並不是為了賺取更多的金錢,

雖然研究工作的結果未必是為了造福大眾才去研究的,但就以工作的目的而言都是非營利的工作。

除此之外,另一個共通點大概就是為了學術研究吧?以狹義的科學家而言,研究的成果有助於學術上的發展,

而圖書館的館藏也有學術上的利用價值,所以能夠充分的利用圖書館的這些館藏,也同樣有助於學術上的研究發展。
 


而如果是指科學家和圖書館館員彼此之間的關係的話,

我想這個關係可能就不小了,因為科學家在做研究時可能會參考一些資料,

而到圖書館來找資料,而當科學家的實驗有了成果後,將成果寫成論文出版或是發表於雜誌上,

那麼圖書館館員在採購書籍時,可能會為了讀者需求或是館藏政策,而去選購那些書籍或是期刊,

因此科學家和圖書館館員之間的關係,或許可以說是彼此互相循環的存在也說不定。
 


關於圖書館館員能為科學家做些什麼?

我想不論是哪個身份的科學家,像是博士學生、博士後研究員、指導教授等等,

可能能夠服務的內容都大同小異,只差別在於提供資料程度上的問題吧。

至於服務的內容,我想大概就是替科學家購入能夠提供給他們作為研究上參考的書籍或是學術性期刊,

以及購買資料庫,在他們找不到資料或是使用資料庫上加以協助或指導,

而如果有需要的圖書但館藏沒有的話,則協助他們館際互借,

或是依館藏政策決定是否要添購此書籍,大概就是諸如此類的幫助吧。
 


不過談到科學家對於圖書館時,我想由於科學家們需要做一些深入的研究,

所以在圖書館利用上應該會比一般人還更常使用圖書館的資源吧?因為暑假在大學圖書館實習時,

發現到一般會來圖書館借書還的讀者中,常來圖書館報到的就是某幾位,有的甚至和館員或是工讀生已經很熟了,

而在圖書館的利用上,會使用到館際互借的讀者絕大多是同樣的某幾位,我想一來可能是有需要而來使用,

二來可能是因為曉得如何善用圖書館的資源,所以才會理所當然的成為常客吧?因此我想要讓科學家和圖書館建立起關係,

所先的第一步就是要讓他們懂得如何運用圖書館的任何相關資源。
 


(2007/10/24)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日向ユイ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